(相关资料图)
2023年,中国股市取得开门红,国际资本正在以历史性的速度流入中国的股市。截至2月13日闭市,今年国际资本已经通过沪港通和深港通(合称“北向资金”)购买了1500亿元的国内股票。
北向资金(棕色)累计净流入,创下新纪录(图源:东方财富(行情300059,诊股))
自2022年11月7日以来,北向资金已经连续13个星期呈净流入,创下了2020年以来的最长记录,也创下了国际资本净流入中国股市的同时间段最大金额记录。
沪港通于2014年底正式开通,连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允许国内和香港投资者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者经纪商直接交易对方股市规定范围内的股票。深港通则于2016年底正式开通,连接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在此后的大约在一年内,通过深港通流入国内的资本就基本追上通过沪港通流入国内的资本。
在此期间,沪深CSI指数攀升了将近10%。
沪深CSI指数
这一新闻引来了国际媒体的高度关注。《彭博社》报道称,行业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国内股市正在“追赶”国际市场中概股过去数月突出的表现,目前还有相当的追赶空间。《金融时报》报道,资产管理公司Ninety One的多资产投资部联合主管Iain Cunningham表示,公司13亿美元的基金中有三分之一以上被分配到股票上,绝大多数都是他认为"特别便宜"的中国和香港上市的股票。
不过,北向资金过去13个星期的持续强势,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其2022年间的颓势。实际上,在2022年11月7日之前,北向资金在2022年间呈净流出态势,较年初净流出11亿元。
据《金融时报》报道,就这一现象,法国兴业银行亚洲股票战略主管弗兰克·本齐姆拉(Frank Benzimra)认为,一些外国投资者“观望了”一段时间,以确定中国经济复苏的力度和政策支持,“现在市场已经得到了定心丸,中国在2023年将全力‘拼经济’,资本就真的回来了”。
其他国际分析人士指出,2022年间国际资本所担心的主要是新冠疫情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随着中国对新冠疫情的防控策略调整为“乙类乙管”,以及春节后公布的一些 积极的经济指数 ,国际资本对于中国股票的购买欲望呈“V形反弹”。开源证券在1月29日的报告中表示,强劲的假期消费数据将继续成为第一季度的主题,并增加投资者对经济复苏的信心,行业呈“躁动反攻”的态势。
在2月5日,惠誉国际大幅提升了对中国2023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由4.1%上调至5%。高盛则认为中国2023年将增长5.5%。
而许多国际媒体和学者认为,这一轮“重仓中国”还远未到头。高盛在同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虽然对冲基金已连续三个月重仓中国,但是美国资本对中国股票的持有率依然偏低,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金融时报》报道,放眼未来,多名经济学家认为中国3月的两会将推动国际资本持续加持国内股票。ING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彭蔼娆(Iris Pang)表示,3月即将公布的年度预算和GDP指标,将启动新一轮外资的外资流入。
相关内容
- 老将"秀操作",最新调仓曝光! A股下一站主线在哪?_世界速看料 a>
- 中信建投:通信行业持仓仍处低位,持续推荐光模块及ICT设备、液冷 a>
- 国盛证券:伴随国央企“修炼内功”的扎实推进,长期估值修复潜力仍大 动态 a>
- 美国迪士尼公司开始新一轮裁员计划 a>
- 东吴证券:MLCC供给端出清,行业处于周期反转前夜 a>
- LVMH市值一度超5000亿美元,今年以来涨幅超30%!LV老板身家近2110亿美元,登顶世界首富 a>
- 【重磅前瞻】A股年报披露收官;油价或调整;多国公布一季度GDP 热闻 a>
- 五一假期,成都旅游要尝的6种小吃,本地人也爱吃,好吃不挨坑 a>
- 环球通讯!春风吹破琉璃瓦 明日冷空气攻入内蒙古带来大风雨雪天气 a>
- 亚洲第一家嘉悦里!无论是风格还是软硬件都十分出彩-焦点资讯 a>
- 春游临江之精品旅游线路推介五:鸭江生态之旅(下游) a>
- 视讯!十重大礼重磅推出!2023湖南车展“看车有礼 购车有奖” a>
- 2023上海车展:出乎意料的错峰亮相 静评日产全新一代逍客-今日快讯 a>
- 每日速看!河北平山:传统文化“牵手”课后服务 a>
- “课外书”有讲究:义务教育阶段如何“读好书”?|天天报道 a>
- 环球简讯:防灾减灾须臾不可松懈 a>
- 广交会凸显我国外贸韧性 a>
- 【天天新视野】花卉产业红红火火 a>
- “壮族三月三”成全民派对 零售餐饮销售额2.3亿元 a>
- 全球速递!中经评论:现代农业要唱响“海洋牧歌”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