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商网
北京今年将试点开展医务社会工作,2025年实现全市医疗机构全覆盖
发布日期: 2020-10-27 14:40:02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北京今年将试点开展医务社会工作

2025年实现全市医疗机构全覆盖

今后,北京的医疗机构将增加一批医务社工,帮助解决患者心理、社会层面的问题。近日,北京市卫健委联合市委社工委、市民政局、市教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等部门印发《关于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医务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岗位设置、人才来源、专业人才的晋升渠道、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以及其发展的保障机制等重点内容。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意见》明确提出,本市鼓励医疗机构通过社会招聘等方式配置专职医务工作者。2020年本市将在部分综合性医院和儿科、精神卫生、肿瘤、康复等专科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到2025年实现全市医疗机构医务社会工作全覆盖。

医务社工可为患者

及医务人员提供支持

 

医务人员专注于患者生理疾病的治疗,而医务社会工作者则是从事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聚焦解决患者心理、社会层面的问题。北京市卫健委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高小俊介绍,医务社会工作者是指在卫生健康领域,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与专业方法,帮助患者及家属预防、缓解和解决因疾病所导致的情绪、心理和社会问题,提升医疗效果,促进公众健康,简称“医务社工”。

医务社工的工作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可为患者提供心理-社会支持,比如评估患者心理-社会状况;协助患者及家属处理因疾病引起的心理情绪问题,促进疾病适应性和诊疗配合度;对医务人员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

同时,医务社工可帮助患者开展社会资源整合,评估患者需求,为经济困难患者申请医疗救助;链接社会公益项目,改善医院人文环境;配合出院安置,协助链接资源,促进社会融入。此外,医务社工也将有助于医患关系调适,促进医患有效沟通和医疗信息传递;参与诊疗团队,从患者心理和社会角度提出诊疗建议。此外,志愿者管理、社区健康服务等工作也是医务社会工作者将参与的工作内容。

《意见》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可结合单位特点和服务能力,有选择、有侧重地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服务。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结合实际需求,拓展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内涵。

鼓励通过多种方式

配置专职医务社会工作者

《意见》提出,在岗位设置方面,要坚持按需设岗,医疗机构要设立医务社会工作岗位;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设立医务社会工作部门或二级科室;公共卫生机构可探索设立医务社会工作岗位。医务社会工作岗位纳入专业技术岗位管理范围。在人员配置及来源上,鼓励各医疗机构通过社会招聘、部门转岗、购买服务等方式配置专职医务社会工作者,积极通过招募或项目合作等方式,引导社会志愿者、社区工作者参与医务社会工作,补充和壮大医务社会工作人员队伍。

留住人才是实现医务社会工作长远发展的必要保证。《意见》提出,要畅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晋升渠道。包括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与专业技术职称对应关系。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聘任相应级别专业技术职务。

要合理确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资待遇。正式在编医务社会工作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工资待遇;以其它形式从事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由用人单位综合职业水平等级、学历、资历、业绩、岗位等因素并参考在编同类人员合理确定薪酬标准,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社会保险和公积金。

2025年全市医疗机构

实现医务社工全覆盖

根据《意见》安排,2020年本市将在部分综合性医院和儿科、精神卫生、肿瘤、康复等专科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开展医务社会工作。2020年至2022年,逐步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推进医务社会工作,医疗机构设立医务社会工作岗位,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立医务社会工作部门,配备专职医务社会工作者。到2025年,全市医疗机构医务社会工作全覆盖,服务体系基本完善;服务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专业人才数量和质量基本满足需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会公众普遍认同。公共卫生机构探索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形成可推广模式。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高小俊透露,在全市三级医院中,有19家医院开展了医务社会工作,其中8家医院设置了医务社会工作部,有专职医务社工42人,兼职人员48人。此外,还有28家医院正在积极策划开展医务社会工作。“2020年起开展试点工作,就是要解决有和无的问题,实现从无到有。到2022年、2025年就是要解决好不好、强不强的问题。”

关键词: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