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离不开监管部门积极引导。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披露的信息显示,多家银行因贷后管理不尽职而吃到罚单。
作为信用贷款的薄弱环节,贷后管理是监管处罚的“重灾区”。据不完全统计,7月份以来,监管部门共向银行保险机构及涉事个人开出近300张罚单,其中银行信贷业务占多数。从处罚案由来看,包括贷款违规流入楼市、贷款用途管控不力、“贷前、贷中、贷后三查”不尽责等。除了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楼市,挪用贷款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案件也较为常见。
曾经一段时间内,金融实践中存在“脱实向虚”“资金空转”等乱象。为了追逐利益,大量本该配置到实体经济中的金融资源,违规涌入房地产等领域,不仅造成了实体经济“贫血”,更让金融业本身积聚了风险,严重影响了行业健康发展。经过多年整治,乱象得到遏制,但仍不可掉以轻心,要始终保持监管定力。
金融管理部门要加强资金规制,推动银行信贷业务回归本源,引导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今年2月份,央行和原银保监会要求商业银行持续做好贷前贷后管理;4月份,原银保监会办公厅印发通知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贷款“三查”,不得向无实际经营的空壳企业发放经营用途贷款,强化对成立时间或受让企业股权时间较短的借款主体资质审核,防止借款人利用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身份套取经营性贷款资金,加强贷后资金流向监测和用途真实性管理。这些政策将有效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牢固树立服务实体经济的经营理念,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金融机构需要意识到,信贷资金流向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影响宏观政策能否有效落地。要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追踪、把控信贷资金流向。提升金融服务广度,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增强金融服务可触达的企业、人群范围,特别是小微企业、农村地区的广大客群,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要将金融资金更多投向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点区域、重点产业,让金融活水灌溉实体经济,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关键词:
相关内容
- 确保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a>
- 中经评论:对会计审计违法要严监管零容忍 a>
- 研学游体验可以更丰富 a>
- 铲除电信网络诈骗土壤 a>
- 田轩:完善金融服务激发汽车消费动能 a>
- 中泰证券:给予紫燕食品买入评级 a>
- 超级富豪“笼斗约架”夭折 扎克伯格:我不跟马斯克玩了 a>
- 国盛证券:不宜对市场过度悲观 a>
- 中信证券:近期降准的概率比较大 不排除进一步降低政策利率的可能性 a>
- 安泰科技:公司生产经营正常 未受到暴雨重大影响 a>
- 94股获券商买入评级,良信股份目标涨幅达59.01% a>
- 停车场禁止特斯拉入内!机场回应:属实,“员工的也不行”!原因是… a>
- 养老院90岁老太太因一口水饺窒息而亡。当工作人员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这个无依无靠的老太太竟然如此尊贵!”。 a>
- 中小银行股权拍卖频频遇冷 a>
- 棕榈油:产地因素仍偏中性 a>
- 「江浙沪独生女」群体曝光:晒包晒车已不稀奇,这里的千金们在晒命… a>
- 安达科技:8月11日获融资买入88.04万元 a>
- 易方达等公司今日发行上证科创板成长ETF a>
- 重返可可西里 a>
- 用“新供给”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