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商网
“两头婚”创新红利的另一面是“不确定性”
发布日期: 2020-12-23 09:07:01 来源: 羊城晚报

创新红利的另一面是“不确定性”

在该话题引发全网热议之后,不少江浙群众迅速出面澄清勘误,强调原报道“并不完全准确”。比如说,所谓“小夫妻各住各家”之说,真相实则是“夫妻双方一起住在男方家或女方家”,分居是不存在的!尽管具体的细节表述存有争议,但是“两头婚”大体还是确有其事的。此类独特的婚姻形态,极具革新性、地域性,作为社会自发实践的重要成果,本身就是极有价值的观察样本。

江浙地区民间较为富裕,不少家庭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既然“舍不得女儿”又“养得起孙辈”,女孩一方的原生家庭,在婚恋市场中就有博弈的意愿和能力。在深度的、充分的博弈之后,“两头婚”就成了一个妥协的、均衡的状态……

当然了,“两头婚”绝不仅仅是双方家庭经济PK后的产物,更是个体家庭内部“利益交换”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年轻人让渡了一部分“自主决策权”,来换取生活的舒适便利、轻松惬意;而长辈们则是宁愿多花点钱、多出些劳力,来实现儿女在侧、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毋庸讳言,“两头婚”的一个大概率后果就是,原生家庭的强势、“小家庭”的弱势。这与“三口之家”的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年轻的小夫妻,不得不牺牲掉一部分“自我决定命运的权利”,来继续维持来自原生家庭的供养与扶持。这一点,从“必须生两个孩子”“两个孩子两个姓”之中,就可见一斑。很难说,这是一件好事或者坏事。毕竟,“两头婚”作为一个新事物,其长远的影响,还未得到充分体现,还需要时间去检验。但唯一确信的是,婚姻说到底仍是当事人的个体事务,家族因素、长辈意志过多裹挟其中,必会增加扰动的变量。

当人们享受了“两头婚”的创新红利,就必然要承受由此所衍生的不确定性。之于此,该有心理预期才是。

“两头婚”莫异化成“两头昏”

不少网友认为这“是两边昏了头”,说明“两头婚”的缺憾同样非常明显:首先,“不嫁不娶” “不来不去”, 小夫妻成家后依旧与双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某种程度上就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削弱了两头婚家庭的独立性与责任感,年轻夫妻的亲密度、小家庭的完整性也必定会受到影响,或将增加出轨、离婚的风险。其次,两个小孩子不同姓也不同住,有两对爷爷奶奶,有两个家,要进行不同的祭祖仪式……更为复杂的三代人关系会令孩子的亲辈认知、情感认同产生障碍,由此也会引发新的矛盾冲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还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两头婚”的形成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延续香火。是在计划生育政策的社会背景下,独生子女家庭通过变通的方式来进行姓氏的延续。因此,“两头婚”折射人们对于姓氏传承的“执拗”反应,为了自家的姓氏能够传承下去,家长让自己的独生子女、甚至孩子的孩子都要选择“两头婚”,家长过度参与到孩子的婚姻生活中去,严肃而温情的婚姻变成了 “两家拼拼”的生育对赌关系,并非是件好事。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也意味着成熟与责任,而稳固、和谐的家庭关系、同甘共苦的血脉亲情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的伦理道德。我们既要看到两头婚兴起的现实需求,尊重个体的选择,但也要站在社会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指出其中的弊端,不要让各付一半、轻松自在的两头婚异化成松散、缺乏婚姻责任、长期依赖父母、冲击家庭伦理的“两头昏”。

关键词: “两头婚”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