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商网
宋徽宗与《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
发布日期: 2023-09-09 09:47:24 来源: 百度新闻

《神霄玉清万寿宫诏》(拓本局部)

作者:管仲乐


(资料图)

我国自商周至现代,各种书法一直在发展、变化、革新、进步。中国书法有篆、隶、楷、行、草等字体。在艺术风格上,不同的时代和书家的书法又各有特点,构成了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繁荣灿烂的局面。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所创瘦金体便为个中代表。而现藏于海口市五公祠内的《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即为瘦金体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宋徽宗于宣和元年(1119年)撰写了《神霄玉清万寿宫诏》。先在京师神霄玉清万寿宫刻碑,继而以碑本颁布天下,在全国范围内摹勒立石。然而,第二年朝廷即诏令“罢道学”,颁赐天下立碑之事便被搁置。许多地方未及勒石立碑,有的地方虽已勒石立碑,却毁于战火。时至今日,全国仅存海口、莆田、江油三处。通过碑文比对,三个碑记内容完全一致,唯“莆田碑”落款时间为“宣和元年八月十三日”,其余为“宣和元年八月十二日”。

海口《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因孤悬海外,金兵铁蹄未至,方得以保存。原立于海南琼州府城的天庆观万寿宫,明正德《琼台志》记载:“宣和元年御诏碑,立于府城北郊天庆观内万寿宫,元代改称玄妙观。”天庆观于清初坍塌,该碑于1983年移立至海口市五公祠,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入选“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高250厘米、宽130厘米、厚30厘米,首题“神霄玉清万寿宫诏御书御制”。碑额被整齐斩断,碑身四周刻有连续回纹,回纹间亦雕刻青龙,盘布四周,栩栩如生。碑座为赑屃形制。石质较粗,正文下部及边框有不同程度石质风化现象较重,个别字迹及纹饰磨泐不清。

该碑刻具有非常重要的艺术价值。陈寅恪先生认为宋代是“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书法艺术即为宋世造极者之一。宋徽宗所创瘦金体为书法史上独创,隶属楷书范畴。雕版印刷术诞生、普及以来,横平竖直、棱角分明、周正挺拔的宋体字开始流行,传闻瘦金体也在衍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瘦金体秀美挺拔、铁画银钩、铿锵有力,展现了极强的个性。杜甫曾言,“书贵硬瘦方通神”,徽宗瘦金体即为“书贵硬瘦”之标杆。

明陶宗仪《书史会要》也推崇瘦金体曰:“笔法追劲,意度天成,非可以陈迹求也。”宋徽宗《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书于其三十八岁时,此时书法已臻大成。碑文16行366字,瘦挺爽利,笔法犀利、飘逸劲特,是迄今发现的见于金石著录的宋徽宗瘦金体字数最多、最成熟的碑刻。并且,宋徽宗巧妙地将“道法自然”的思想融入自身的艺术创作当中,将艺术与信仰融合在一起,为书法领域开辟了一个新的面貌。同时,该石碑形制巨大,重量达七吨,从碑石开采到磨洗成碑,从运输到矗立,从碑首巨龙到碑座赑屃雕刻,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工匠智慧和精湛制作技艺。

随着《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在海南的传播,风云雷雨坛、城隍庙、灵山祠、南宫庙、雷庙、琼崖神岭庙、五娘庙、箩氏庙等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岛内兴起,推动了海南文化的多元融合与发展。

此外,该碑刻也是秦汉以来中央封建王朝对海南行使主权的重要实物。宋徽宗经常通过碑刻传达治国思想,其自谓“以碑本赐天下……以垂无穷”,又云“必有金石刻,以纪本末,而垂无穷”“刻文兹石,以昭厥后”,这说明徽宗深知石刻的垂远意义。如,立于岱庙的《宣和重修泰岳庙记》,碑文记载徽宗陆续诏修岱庙,以示其重礼敬祖以及仁孝治国。《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作为官方御制碑刻,碑身雕刻龙的图案,这不仅是祥瑞之物,也代表了皇权,徽宗借此传达了他的思想,“体之可以即至神;用之可以挈天地;推之可以治天下国家,可使一世之民,举得其恬淡寂常之真,而跻于仁寿之域”,并且可以改良社会风气,“俾欲革末世之流俗,还隆古之纯风”。

总之,《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在海南树立的意义是重大的,代表着宋代的海南岛已经纳入中华礼祀系统,并与中原的联系不断加深,成了中华文明不能割舍的一部分。

(作者系历史文献学博士、海南大学人文学院高聘副研究员)

来源:海南日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