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商网
舞动少年时 不负韶华梦
发布日期: 2023-07-30 14:11:42 来源: 北京舞蹈家协会
舞动少年时 不负韶华梦——第十八届北京舞蹈大赛专业少年组决赛侧记

在刚刚落幕的第十八届北京舞蹈大赛中,专业少年组的选手们以惊艳舞技展示了我国全体青少年的欣欣向荣与青春活力,同时也彰显了我国舞蹈艺术后备军的风华正茂与蓬勃生机。


【资料图】

01一、刻画自然意象,熔铸希望之光

如以一言描少年,唯有希望以概全,在少年舞蹈的选材立意中,“希望”是其永恒不变的热门话题。在本次大赛的舞台呈现中,有不少作品借自然意象播撒希望火种,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本次大赛编创、表演双一等奖作品——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学校的女子群舞《稚水微澜》,其以战国宋玉之作《风赋》与后人续写之句“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为立意原点,以卡农技法编排古典语汇,重复叠加的圆曲拧倾与交叉坠落的身体重心宛如暗流涌动的海面上不断跌落的雨滴。该作品于开篇、结尾处以回旋而下的层层递进作为前后呼应,在舞段中穿插大量流线舞姿与线性流动,其在描绘了一幅烟雨朦胧、层层叠浪的自然画卷的同时,还传达了巨浪从海上诞生,以细小的波澜积聚,最后发展为惊涛巨浪的希望之意。而与此同时,北京市国际艺术学校的男子群舞《野草》也以表演者高超的跳、转、翻技巧以及倒地爬起、挣扎向上的舞姿动态刻画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野草形象,抒发了生生不息的希望之声。

《稚水微澜》剧照

《野草》剧照

02二、铸就坚毅品格,成就精彩人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生命本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康庄大道,少年之所以为少年,是因为他们有无限的未知与可能,在这条通往未来的道路上必定会有荆棘与泥泞,而如何战胜这些未知的挑战也是一门学问。舞蹈并非只是消遣娱乐的饭后谈资,其还承担着教化育人的责任与重担。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男子群舞《沙海绿洲》以“青春之种播撒荒野沙漠”为选材,讲述了一群治沙青年在荒漠中数十年如一日地植树造林,用自己的青春换取祖国绿水青山的感人故事,向观众传达了新时代新青年的价值追求与责任担当。同是该学校创作的《竹石》及《潇洒少年》也是如此,前者以劲竹为材,运用古典舞语汇在三度空间中不断穿梭,在形神劲律中刻画了竹子“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坚韧形象,传达了其在困难面前不畏不惧、奋发向上的刻苦精神。后者则以小牧童驯马驯羊为切入点,运用蒙古舞语汇展现了小小少年在草原上以天为盖地为庐,自由自在地驰骋天地间的潇洒生活。

《沙海绿洲》剧照

《竹石》剧照

《潇洒少年》剧照

03三.聚焦古典题材,多元表达方式

近年来,古风古典的传统寻根热愈演愈烈,在舞蹈作品中也有不少剧目是以古诗古迹作为素材的,例如此次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女子独舞《月夜吟》以胶州秧歌为素材,在“扭断腰”及“三道弯”等经典元素中创新性地以“双扇”代替通常使用的“单扇”来塑造伤春悲秋的少女形象,塑造月出东方、静谧清冷的寂然之景。北京市国际艺术学校的女子独舞《一叶知秋》也是凭借古典舞语汇塑造了一幅万物衰败的自然景象以及风吹落叶一度秋的凄美意境,以此抒发寂寥落寞之情。同时,还有该校创作的男子独舞《长恨歌》以唐代诗人白居易名篇《长恨歌》为创作原点,表达了大众对于该段爱情绝唱的惋惜悔恨与对历史大潮中个人力量渺小不堪的无奈与无助。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专业少年组以“专”与“少”点题,既展现了我国舞蹈艺术新生力量的勃发奋发,同时也以少年之姿彰显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全体青少年的奋发向上与青春活力,为本次第十八届北京舞蹈大赛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月夜吟》剧照

《一叶知秋》剧照

《长恨歌》剧照

文/徐世纪(北京舞蹈学院22级舞蹈学研究生)

摄影/邢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