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月11日17时50分,随着最后一项海水样品采集作业的完成,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的第一阶段任务——中北冰洋太平洋扇区大洋科考主要作业任务全部结束。
【资料图】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中北冰洋太平洋扇区大洋科考作业于7月26日开始。在长达17天的作业中,考察队乘坐“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围绕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等多门相关学科,执行了大气、海冰、海洋和底质环境调查、生物群落和资源调查以及污染物监测等10余项作业项目。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领队王金辉介绍,整体来看,本阶段大洋科考作业达成如下目标:
基本完成中北冰洋太平洋扇区的生态环境调查和海冰综合调查。考察队获取了大量大气、海水、沉积物、海洋生物、海冰等方面的现场监测数据和样品标本,通过海水和沉积物样品培养分离130株北极菌株,提取68份海洋生物基因标本,采集环境DNA样品9份,进一步丰富了极地基因库和海洋生物标本。
部分科技计划项目的现场试验取得阶段性成果。气溶胶散射激光雷达、海冰多波段SAR雷达等国产技术装备得以在北冰洋科考中应用和验证。
极地科考国际合作稳步推进。中国和泰国科学家就北冰洋微塑料调查开展合作,完成了水体、沉积物的微塑料样品采集,为微塑料这一热门环境问题研究提供助力。
王金辉表示,中北冰洋太平洋扇区大洋科考作业的成果将为进一步认识北极快速变化下的生态系统变化提供有力支撑,从而有效提升我国在北冰洋环境保护、北极快速变化响应以及海洋污染评估等方面的能力。
又讯 8月12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航行至北纬81度附近海域,正式开始海冰综合调查作业。
北京时间凌晨5时左右,“雪龙2”号搜寻到合适的作业海冰。经先遣科考队员探察完冰面安全区域后,执行首站海冰综合调查作业的科考队员携带科考设备,沿着舷梯步行下冰。随后,科考队员分别进行了海冰物质平衡浮标布放、海冰冰芯采集、无人机海冰光学观测等9项作业。整个过程持续约5小时。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副研究员、大洋队海冰环境组组长林龙介绍,海冰综合调查作业是此次北冰洋科考的重要环节之一,主要任务包括冰基浮标布放、海冰采样、冰上试验三个部分。
林龙表示,根据作业时间的不同,本航次海冰综合调查分为短期作业站位和长期作业站位两种。每个短期作业站位作业时间为4至5小时,而长期作业站位时间则可持续3至5天。此外,考察队将借助作业中布放的无人值守设备对海冰进行长期观监测。
海冰综合调查作业是在考察队结束第一阶段任务——中北冰洋太平洋扇区大洋科考主要作业任务后立即开始的。根据计划安排,考察队将继续前往位于北纬85度附近的加克洋中脊区域,抵达后将开展洋中脊地质和地球物理相关专业的调查工作,航行期间根据海冰情况择机开展海冰综合调查。
关键词:
相关内容
- 科考队完成第一阶段作业任务 正式开始海冰综合调查作业 获取大量沉积物海洋生物等样品标本 a>
- 截至6月底香港注册成立基金管理资产规模达1.3万亿港元 a>
- 通关迅速 山东客货班轮国际客运业务恢复 a>
- aql25是什么意思 aql25 a>
- qq达人最高多少天 qq达人 a>
- 8月15是什么节日 8月15是什么节日吃什么 a>
- 南宁有几个区县(南宁有几个区) a>
- 应急减灾高轨SAR卫星成功发射 将提升应急遥感监测能力 a>
- 沙特任命首位驻巴勒斯坦大使 a>
- 中央气象台8月13日06时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 a>
- 《长安三万里》实时票房破17亿 a>
- 微型计算机诞生于第几代计算机时期 微型计算机 a>
- 幽门螺旋杆菌是什么病传染吗 幽门螺旋杆菌是什么病 a>
- 衣装与俗谚 a>
- 158和183情侣|小个子这样穿情侣装太有回头率了! a>
- 长宁这个老牌剧场再获市级荣誉,你来过吗? a>
- 这一招能让米饭“热量减半”? a>
- 智子疑邻原文节奏划分(智子疑邻原文) a>
- 今年入秋最流行的“穿衣风”,高级又耐看,值得收藏! a>
- 嘉实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一天天基金网-嘉实基金所有基金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