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中考考点公布!9320名考生!
一年一度的中考如期而至
达川区9320名考生
即将迈入考场
(相关资料图)
踏上一条属于自己的征程
达川区共设置3个标准化考点
达州中学翠屏校区考点
达川中学华蜀校区考点
达川中学三里校区考点
共312个标准化考场
达州市达川区教育局
致达川区2023中考考生和家长的一封信
亲爱的各位中考考生,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们:
一年一度的中考如期而至,达川区9320名考生即将迈入考场,踏上一条属于自己的征程。为确保所有考生顺利、安全参加中考,帮助广大考生和家长做好充分的考试准备,现温馨提示如下:
一、考点要知晓,环境先熟悉
达川区共设置3个标准化考点(达州中学翠屏校区考点、达川中学华蜀校区考点、达川中学三里校区考点),共312个标准化考场。考试前一天下午,考生可提前熟悉考点位置以及周围环境,根据考点张贴的《考场示意图》确定考场位置,切勿跑错考场。
二、日程记于心,赶考勿迟到
各位考生和家长一定要牢记各科目考试时间,充分考虑交通、天气等因素,合理规划出行时间和路线,提前到达考点,按规定时间进入考场参加考试。
(一)考试时间
(二)特别提醒
每科考试前40分钟,考生领队带领考生进入考点,开考15分钟后不准入考场。
三、证件不可少,文具要带好
出门前,各位家长要提醒考生带好所需物品。《中考准考证》千万不能忘,按须带好文具用品,注意:只能带2B铅笔、0.5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直尺、圆规、三角板、无封套橡皮等必须的文具,不准带书包、文具盒、各种“垫板”或任何书籍、报纸、纸张、涂改液、修正液、计算尺、计算器(包括带有计算器的手表)、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以及移动电话等通讯设备。考生不得着校服参加考试。考场内,考生不得自行传递文具等用品。
四、天气变化快,准备要做好
中考期间恰逢暑热多雨天气,考生和家长在考前要关注天气变化,做好相应防雨、防晒工具的准备。考试期间如遇高温天气,考生携带的水杯或水瓶应注意放在地上,以免不小心弄湿试卷和答题卡;如遇暴雨等恶劣天气,要充分考虑因天气导致交通堵塞等意外情况,注意携带替换的衣物和毛巾,以防衣物潮湿引起身体不适。到达考点后,可根据考点工作人员的指引,进入考点指定位置避雨备考。
五、考试讲诚信,违规必受罚
“诚信考试光荣,违规舞弊可耻”。在全社会都在呼唤诚信、共建诚信体系的时候,希望广大考生履行诚信考试承诺。严格遵守《考试规则》,手机等不该带进考场的东西,一律不带,考场内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在全程录音录像视频监控系统下,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共同维护公平正义。
六、考前考后事不少,注意事项早知道
考前要指导孩子做好防暑防疫,注意饮食卫生安全,不吃生、凉食物,不用饮料代替白开水,饮食不能太油腻,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合理配餐,每日注意孩子身体状况,若有不良反应,第一时间向班主任报备。中考期间需要家长的关心陪伴,有效疏导,从而让孩子在心理上得到放松。考试结束后,家长应关注学校的通知,及时到校接孩子平安回家,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和监管,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达川区教育局会及时将中考成绩下发到各初中就读学校,由学校通知本校考生。同时,考生也可通过“达州教育”微信公众号查询(如遇网络拥堵可错峰查询)。
达州市达川区教育局祝各位考生沉着应试、磊落答题,考出优异成绩!
关键词:
相关内容
- 达川区中考考点公布!9320名考生! a>
- 当前速读:2023年高考结束,四川:6月9日起将进入评卷工作阶段,预计6月23日可查成绩 a>
- 【世界播资讯】*ST正邦:5月生猪销售收入4.24亿元 同比下降39.35% a>
- IMAX中国首席执行官孟丹青:大银幕未来的沉浸式体验还有许多可能 a>
- 微资讯!百亿量化私募被列入打新“黑名单”,多家上市公司股东也被禁 a>
- 新资讯:部分用户断网且不能接打电话 中国电信回应:网络异常,正在抢修 a>
- 中国电信广东地区无信号 记者实探营业厅:不少用户前往咨询,工作人员称是全省IT后端网络故障 a>
- 【天天速看料】省院合作“院士中原科技行”首站新乡 a>
- 加拿大持续野火致美国多地污染严重,纽约空气质量达数十年来最差 a>
- 谷歌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 Bard 在数学和编程方面有了显著改进 a>
- 科罗娜与盒马合作推出塑料支付,联手多个组织持续开展净滩行动 a>
- 伍佑街道:靓丽网格蓝 让幸福满“格” 今日播报 a>
- 世界快资讯:新都街道:开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盐城”主题志愿活动 a>
- 世界热消息:武鸣区双桥镇平陆村志愿服务队 a>
- 环球快报:武鸣区双桥镇镇南村志愿服务队 a>
- 平行线英文歌_平行线英文 热议 a>
- 勇敢的反义词是什么词_勇敢的反义词 a>
- 工程部工作流程图管理制度_工程部工作流程 a>
- 河南省2亿元小麦烘干补助发给谁?补助标准多少?-动态 a>
- 世界热头条丨奶源过剩 经营承压 奶业如何脱困?首席科学家把脉产业发展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