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上午十点,位于北京通州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刚开门一个小时,就迎来了不少前来办理业务的居民。
“我们公司计划在河北廊坊大厂开一家分公司,委托我来办理手续。”在一台智能终端前,刚刚办理完公司设立登记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他大概20分钟就完成了异地线上办理,“不用‘两头跑’,真的很便捷!”
“跨省通办”,让办事人在这里就能办理河北、天津的业务,在河北、天津的大厅也能办理北京的事项。这让三地居民感受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便利。
(资料图)
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帮助居民完成智能终端操作。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常艳摄
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智能终端服务区的工作人员说,每天前来咨询、办事的人很多,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这种智能终端服务,特别是年轻人。
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发展科副科长肖黎明介绍,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天津、河北政务服务建立了“跨省通办”线上互动和联动办理机制,目前已实现北京市36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262项便民服务事项,河北555项、天津501项政务服务事项异地跨区域办理。
“自‘跨省通办’工作开展以来,河北、天津的企业群众已通过北京城市副中心‘云窗口’系统和智能自助终端办理‘跨省通办’事项1.2万余件,查询打印便民服务事项3万余人次。”肖黎明说。
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帮助居民完成智能终端操作。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常艳摄
其中,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账号信息变更”业务原需要办事者本人持身份证到现场办理,后来通过设立在北三县的政务服务大厅“跨省通办”窗口就能办理该项业务。据介绍,去年一年内共为办事人减少跑动3万余公里,节省办事时间700余小时。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向前推进,“跨省通办”清单里的事项越来越多。未来,通办事项还将扩大到哪些范围?
肖黎明介绍,下一步,北京城市副中心将进一步深化与天津、河北地区政务服务合作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聚焦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企业跨地区生产经营、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以及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养老、婚育、出行等与企业群众密切相关的异地办事需求,持续扩大通办事项范围,进一步促进三地政务服务同质、同效、同标。(中国经济网记者马常艳)
关键词:
相关内容
- 【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一年少跑3万公里” a>
- 财经观察: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费减免 企业科技创新动能足 a>
- 一文了解!工业冷却塔的类型及工作流程 a>
- 德国系统级芯片设计公司推出22nmSoC片上系统 a>
- 马云再“现身” 分享近况:目前我只关心教育和农业 a>
- 中蒙边境塔克什肯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 a>
- 未来二十年行大运的星座,未来运气好到爆的星座! a>
- 神工股份:预计市场对大直径硅材料的需求将继续增加 a>
- 白糖行业发展趋势:如何打造白糖产业互联平台? a>
- 美光科技:捐赠100万元人民币支援中国洪涝灾区 a>
- 富春环保:公司收到拆迁款后,一部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一部分用于节能环保项目的布局和建设 a>
- 中国海诚:公司正在进行内部数据的平台建设 加强数据要素在内部的价值挖掘 a>
- 光伏产业链持续攀升,钧达股份涨停 a>
- 中报解读 | 路劲上半年“增收不增利”,物业交付及销售额同比提升 a>
- 普里戈任等瓦格纳高层坠机遇难,克宫:普京已经得知!拜登回应:“我并不意外” a>
- 8月24日 10:21分 晨光生物(300138)股价快速拉升 a>
- 老妹你真美的原唱 老妹 a>
- 2023(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签约总金额超5000亿元 a>
- 廊坊开发区严守“三条安全底线”打造安全放心市场环境 a>
- 双预警!中到大雨+暴雨!河北最新出行信息请查收→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