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旱碱地里长出了“金麦粒”
发布日期: 2023-08-22 10:24:35 来源: 新华网
(资料图)
活灵活现的小鱼、栩栩如生的皮皮虾、憨态可掬的小猪……8月20日,在河北帝鉴食品有限公司的黄骅面花制作非遗工坊内,柜子上摆满了各种造型的面花,空气中弥漫着旱碱麦独有的香气。当天,“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网络主题调研采访团一行走进河北省黄骅市,探访旱碱麦的种植和产业化情况。
图为沧州铁狮子造型的面花。新华网 袁丽娜摄
这里的面花原料是由黄骅旱碱麦中的绿色旱碱麦磨制而成。黄骅市地处渤海之滨,全域耕地以中度盐碱地为主。盐碱地上种粮难曾是制约当地粮食生产的一大难题。
图为造型多样的旱碱麦制品。新华网 袁丽娜摄
选育良种、改善土壤、优化技术……几十年来,在科研人员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曾经低产量的“秃地片儿”已蝶变为大粮仓。 今年,黄骅市旱碱麦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0.2万亩。
图为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的旱碱地土壤。新华网 袁丽娜摄
黄骅旱碱麦每年9月至10月播种,第二年6月收割,具有种植纯天然、小麦品质高、成品口感好等特点。目前,黄骅已经形成订单农业、收储中转、面粉加工、食品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小麦产业”,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关键词:
相关内容
- 【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旱碱地里长出了“金麦粒” a>
- 立足本职保供电 冲锋在前勇担当 a>
- 亏损收窄,毛利提升,B站用什么打破质疑? a>
- 石家庄赞皇县:万亩大枣获丰收 a>
- 长丰县岗集镇四十埠村:多举措推进“10项暖民心行动”高质量开展 a>
- 城关镇花台村:关爱护航未成年人 携手助力乡村振兴 a>
- 答应我英文(答应) a>
- 宁海全程农业机械化助推水稻制种产业飞速腾飞 a>
- 中国一拖 | 连续四年销量冠军领衔,带您共享丰收喜悦 a>
- 甘肃: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省农村地区的充电设施服务网络 a>
- 郑庆东会见陈永红一行 a>
- 退役设备循环利用“风光无限” a>
- 美股纳指涨1.56% 英伟达涨8.5%特斯拉涨7.3% a>
- 扩大优质上市公司规模是活跃资本市场的基础 a>
- 财政支出兜底线惠民生 前7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3% a>
- 再加码!华东重机拟在安徽亳州建立第二个10GW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基地 a>
- 江南造船交付93000方超大型液化气船 a>
- 记者:拜仁几天前再次和海特勒伊达方面接触,但没有具体谈判 a>
- 郑蒲港新区: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2.5万TEU a>
- 上海首条采用“无人驾驶”盾构技术地铁成功始发!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