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期,京津冀等地遭遇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天气,13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河北邢台累计降雨量超1000毫米,相当于3天下了以往约两年的雨量。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重发,气象灾害风险逐步增加,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来不小挑战。当前,南海和西太平洋的台风活动进入活跃期,华北、东北地区又值“七下八上”主雨季,叠加北上台风残余环流的影响,防汛抗洪形势非常严峻。
应对暴雨、洪水和酷热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繁侵袭,既是对相关部门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广大党员干部树立防灾减灾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的检验。强化责任担当,从源头防范化解气象灾害带来的各类风险挑战,十分重要。
一要强化科学技术支撑,为灾前预防争取更多“提前量”。气象工作处于灾害防范链条中的第一环,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作为防灾减灾的“发令枪”,必须响在灾害来临前。要不断完善现代气候预测业务体系,集中攻关突破“卡脖子”技术,提高对天气气候形成机理和变化规律的科学认知,锚定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持续提升气象服务保障水平。
二要提高气候适应能力,从容应对复杂多变的极端天气。我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调整适应行动,最大限度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要摸清自然灾害防治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在城市规划、建设、运行中充分考虑气象风险和气候承载能力,加快建设气候变化适应性城市、海绵城市、节水型社会,增强社会经济系统韧性。
三要畅通部门协同联动,形成抵御灾害风险的强大合力。有效防灾减灾,需要将灾害风险管理思维融入防灾减灾各环节、各领域,由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健全完善各部门、前后方协同联动机制,精准指导重点地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高质量抓好防灾减灾宣传科普教育,提升全社会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郭静原
郭静原
关键词:
相关内容
- 形成防灾减灾强大合力 a>
- 制造强国建设离不开金融活水 a>
- 更好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a>
- 创新驱动老工业基地吉林走得“更快”“更远” a>
- 商场如何玩转清凉消费 a>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国船舶再添一批 a>
- 低碳东鹏 绿建先锋|东鹏重庆基地建成陶瓷行业国内首家分布式能源站 a>
- 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a>
- 火鸡面的正确煮法 火鸡面的神仙吃法 基本情况讲解 a>
- 今年全国油茶生产任务已完成65%以上 a>
- 阿里刚清仓!软银出手,AI龙头又遭减持 a>
- 五角大楼:美政治争端不断 海军陆军现“领导真空”威胁国安 a>
- 英国尼斯湖水位创数十年新低 a>
- 台风蓝色预警:“卡努”将于6日上午移出东海 a>
- 文化周刊|海南碑刻禁约文化:石头上的民风民情 a>
- 王楚然,真是被杨洋坑惨了 a>
- 俄军在波罗的海举行演习 重点部署新式杀手锏武器装备 a>
- 画风清奇不走寻常路!D社将于下周举行跳票发布会 a>
- 宇宙猜想,元宇宙的反碎片化 a>
- 一间房子怎么装修成两个小房间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