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中新网三明7月11日电 (雷露微 黄尉峰)“今天插的是母本,插在父本秧苗之间,从左边开始插,一行插8株,间距保持在16公分左右……”11日,在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曹坊镇黄坊村高标准农田里,制种大户黄泽林正指导村民移栽水稻制种秧苗。
宁化县是客家祖地。近年来,宁化县充分发挥气候、地形、耕地等资源优势,开拓“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杂交水稻制种,农户通过杂交水稻制种、土地流转、劳动务工等方式实现持续增收。
据统计,今年宁化县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4.5万亩,预计可收获种子920余万公斤,产值可达1.6亿元。
水稻制种秧苗分父本、母本,插秧模式和普通水稻截然不同。黄泽林从2016年开始种植水稻制种,从当初的几亩发展到如今的40余亩,是村里的制种“能手”。他说,“父本一般提前5-7天移栽,算好时间后移栽母本,让它们在花期相遇,再配合赶花粉,才能确保水稻制种增产增收。”
经指导后,村民们头戴斗笠,卷起裤脚,在田间来回穿梭,一手一株,娴熟地将嫩绿的秧苗插入田里。黄泽林当天雇请了30多名村民移栽秧苗,每人每天140元,按日结算。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干活挣钱,他们边插边聊,不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
黄坊村是个典型的山村,地势平坦,雨量充沛,温光资源丰富,优越的气候条件与显著的生态优势,让这里成为水稻制种产业的沃土。黄坊村瞄准发展势头,2016年以来先后引进多个制种企业,采取“订单式种植、公司统一收购”模式,由制种公司全程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把控,让制种产业风险最小化、收益最大化。
黄坊村党支部书记黄庆禧介绍,村里的水稻制种采取“支部+公司+村民”模式,今年发展水稻制种1200亩,涉及农户近百户,每亩收入有3000多元,预计总产值360余万元,村民户均增收近4万元。2021年,黄坊村被评为水稻制种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连着国家粮食安全,关系老百姓的饭碗。今年,曹坊镇全镇水稻制种面积达5000亩,涉及的农户数有390余户。
关键词:
相关内容
- 乡约福建:客家祖地水稻制种插秧忙 a>
- 宝格丽致歉! a>
- 请防范!河北发布雷电黄色预警 a>
- 2-0!中国34岁老将闯进温网女双四强,中国队已10年无缘冠军 a>
- 奥特维董事李文增持5万股,增持金额970.54万元 a>
- 万达电影:控股股东万达投资拟转让8.26%公司股份 a>
- 任泉参股公司股权被冻结,此前曾因涉非吸案上热搜 a>
- 股价屡创新高却难掩业绩惨淡 浪潮信息上半年净利预降超60% a>
- 基金公司自购频现,但大多只买新基金,真看好还是无奈之举? a>
- 海东互助:上半年绿色有机农畜产品销售额达3.5亿元 a>
- 公告头条2023年07月11日 a>
- 经济类型的工作有哪些特点 经济类型填什么 a>
- 主力资金 | 这个产业链个股午后集体走强,主力强势加仓 a>
- 4200亿“现金雨”来袭!1740 家深市公司抛分红预案 457家企业股利支付率超 50% a>
- 两名女婴被爷爷扔在路边,绝不是“家事”“私事”! a>
- 昌平区长支现伟:做大做强医药健康等三个千亿创新产业集群 a>
- 【环球财经】德国7月经济信心指数大幅下跌 欧元兑美元守卫1.10大关 a>
-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收复7.20关口 日内涨超250点 a>
- 精致悦野造型+6大悦野驾享品质,探索06打造年轻人买得起的“小极光” a>
- 奥特维:7月4日公司高管周永秀增持公司股份合计5500股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