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市场传闻预定利率3.5%的保险产品或将于6月30日全面停售,之后将被预定利率3%的产品取代,事实真的如此吗?7月1日,北京商报记者实地走访了多家银行网点,发现预定利率3.5%的增额终身寿险尚未全面停售,消费者仍有选择空间,另外,不少保险公司替代产品也尚未上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不过,业内人士提醒,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相对比较复杂,合同约定条件较多,消费者在投保时,要注意审查产品细则,了解产品的利率变动规则、保障范围、费用等方面的信息,并与专业人士咨询,同时,也要注意保持投保的合理性和适度性。
仍有在售
近3个月来,“6月30日3.5%寿险产品将‘团灭’”“三年前4.025%停售,今天的3.5%也将停售”,类似的营销话术在保险圈甚嚣尘上。
凭借停售消息,不少保险代理人在本属平淡期的5、6月,也感受到了“开门红”期间的投保热情,保险公司的保费更是一路飙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保险行业5月当月寿险保费收入为1864.31亿元,增速达到了惊人的25.26%。
转眼间,6月30日已过,事实真相如何?预定利率3.5%的增额终身寿险真的“团灭”了吗?7月1日,北京商报记者实地走访了多家银行网点,一探究竟。
“这款产品回本期短,收益也非常可观,能坚持到现在的产品不多了,您一定要早做决断。”天津市某银行网点理财经理董郁金(化名)向记者推荐了一款预定利率3.5%的增额终身寿险。
记者在实探中发现,预定利率3.5%的增额终身寿险尚未全面停售,消费者仍有选择空间,不少保险公司替代产品也尚未上市。
“虽然没有全面停售,但是确有不少保险公司近期陆续下架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并且是当天通知,当天下架。”另一银行网点理财经理刘玉树(化名)告诉记者。
存量陆续减少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是因为其关系到保险消费者的利益。
在监管指导保险公司下调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的背景下,预定利率3.5%的增额终身寿险是否真的会迎来全面下架?燕道数科创始人兼CEO娄道永预测,应该不会马上全部停下来,但长期看,市场上这种产品会越来越少,停下来应该是一个大概率的事情,就像4.025%,现在市场上基本看不到预定利率4.025%的保险产品了。
精算视觉创始人牟剑群(Alex)进一步分析,因为监管目前已经明确表示不再接受保险公司报备预定利率3.5%的新产品,所以就算监管没有发文停售市场所有预定利率3.5%的产品,市场上预定利率3.5%的产品也是停一个少一个,这个情况就像回到了当年预定利率4.025%产品下架的那个时候。
将时间拨回至2019年,当时,针对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险产品也掀起了一波“炒停售”。
Alex回忆,2019年8月底,原银保监会下发了文件,将长期年金险和养老年金险的新产品开发的预定利率上限从4.025%下调为3.5%,从此市场上在售的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险在各家公司的自主安排下陆陆续续下架,有些产品甚至卖到了2022年底,但是最后停售的几款4.025%年金险,收益几乎已经差到和预定利率3.5%的产品没什么区别。
基于预定利率4.025%年金险逐渐退出市场的先例,Alex预测,预定利率3.5%产品的停售,预计会和当年预定利率4.025%的产品停售走相似的模式,即监管不会统一对产品进行下架停售,但会通过窗口指导与公司自主的安排,陆续把存量预定利率3.5%的产品停掉,尤其是预定利率3.5%的增额终身寿险。
保险未来仍有竞争力
未来预定利率3.5%的保险产品若逐步退出,保险产品是否还有吸引力?不少业内人士也对保费可能断崖式下滑产生了担忧。
不过,从各方观点来看,保险仍具有持续竞争力。东吴证券分析师胡翔、葛玉翔、朱洁羽在研报中分析,即便预定利率下降(从3.5%到3%),对追求保本长期稳定收益的客户影响不大。产品储备方面,公司预计会推出分红险等利益共享新产品。相比2021年初重疾险炒停后长期健康险销售持续低迷不同的是,当前储蓄型业务外部销售环境是持续且明显改善的,或者说即使没有炒停,储蓄型业务表现本来就不差。
从保险产品本身的角度,英国精算师协会会员及泰生元精算咨询公司创始人毛艳辉表示,保险产品的魅力与优势,不只是收益,更重要的是它在传承以及资产配置方面的法律属性,安全性以及不可替代的手续简单等优势,它和银行理财、权益类理财产品并不冲突,并不会因为预定利率的下行而失去魅力。
娄道永则提示,增额终身寿险这类产品作为稳健资产配置的一部分,有它的价值,但很多一线人员把它看作适合于所有客户的普世良药,是不适当的。不同人的风险偏好不同,3.5%的预定利率并非对所有人通用。从2000年起至今,一些好的投连产品回报率超过了很多基金,一些长期分红产品的综合回报也不比目前流行的增额终身寿险差。
不能过度依赖单一产品
“降息”浪潮下,消费者对稳健型产品的追求更胜以往。不仅预定利率3.5%的增额终身寿险大卖,随着存款利率持续下调,不少储户堪称“存款特种兵”,不惜奔波上百公里,跨地办理高利率存款。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3.5%增额终身寿险未来可能逐步下架的情况下,又该如何理性对待?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表示,首先,需要核实确切情况,以免受到传闻的误导。其次,消费者需要评估自己的保险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消费者在投保时,要注意审查产品细则,了解产品的利率变动规则、保障范围、费用等方面的信息,并向专业人士咨询,以便作出明智的决策。同时,也要注意保持投保的合理性和适度性,避免过度依赖某一特定产品。
“产品下架与否要根据自身需求理性选择,不能盲目跟风。”毛艳辉也作出了相同的提示,她表示,选择增额终身寿险,保险公司的安全性以及稳健性尤其重要,匹配适合自己年限的产品,其次再关注收益,最主要的是要注意保单架构,确保可以实现自己的心愿与财富归属。
北京商报记者 岳品瑜 李秀梅
关键词:
相关内容
- 全球即时看!3.5%增额终身寿险并未“消失” a>
- 产量连续5个季度高于交付量,特斯拉产能过剩了吗?|每日热文 a>
- 世界即时看!护航数字时代产业发展,如何构筑安全屏障? a>
- 国家林草局部署全国林草行业安全生产工作_环球要闻 a>
- 国家统计局:2022年文化产业营收超16.5万亿元 a>
- 头条焦点:张艺谋监制《雪迷宫》长春开机 街头取景地引围观 a>
- 快消息!360周鸿祎再谈AI大模型:未来可能不是百模大战,而是万模群舞 a>
- 重磅!中国核电进军钙钛矿 a>
-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天天新消息 a>
- 500余家石化化工企业列入国家工业节能监察名单 a>
- 天天热讯:吉利沃飞长空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加速城市智慧立体交通场景应用落地 a>
- 今日报丨全民反诈 打造“无诈校园”⑨ | 高校有“计划内预留名额”?小心被骗! a>
- 【环球聚看点】关切棚改回迁 海口龙华区政协组织党员委员一线调研解决民生难题 a>
- 食品古诗名字有哪些 食品中赞誉古诗十九首是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全球简讯 a>
- 崔天凯“隔空回呛”布林肯:中国从没想过说话做事要让美国喜欢 a>
- 高温安全知识帖!面对“烤”验,这些物品也要防暑降温 天天报资讯 a>
- 突发!上海Prada荣宅着火?上海静安消防最新通报 a>
- 每日速递:化工、农药、纯碱、制冷剂、碳中和、电子树脂:机构研究报告总结的投资要点 a>
- 天风证券给予中际旭创买入评级,收购君歌电子拓展新增长点,800G光模块交付有望提速|世界观察 a>
- 国内商品期货大面积收涨 大豆系多品种涨停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