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无需首付就能买房,你心动吗?随着房地产市场销售回温,不法中介机构再次盯上了买房的资金环节。为此,多地金融管理部门近期发出消费者提示:谨慎防范“零首付购房”风险,依法合规申贷,切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零首付购房也好,房贷转经营贷也罢,换汤不换药,本质都是违规套取、使用信贷资金。以“零首付购房”为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所谓“零首付购房”,实际上是不法中介机构先替购房者垫付资金,再把购房者“包装”成小微企业主、个体经营者,以此身份向银行申请经营性贷款、消费贷款,等贷款发放下来,购房者再拿贷款偿还中介机构的垫付资金。
针对“房贷置换”问题,从去年年底至今,多地金融管理部门已反复作出风险提示,但为何仍有购房者落入圈套?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部分购房者缺乏相应的法律常识与金融知识,个别人甚至存有侥幸心理。二是购房者想要节约资金成本、缓解首付压力,因为在通常情况下,经营性贷款、消费贷款的利率低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
但需注意,这条“捷径”看似占了便宜,实则吃了大亏。随着房贷利率下行,尤其在首套房贷款利率政策优化调整的带动下,目前可套取的利差有所收窄。此外,不法中介机构还为购房者“设套”,以虚高价格出售房产,借此增加购房者的首付金额。由此一来,购房者不仅要偿还中介机构的垫付资金,还要额外支付高昂手续费,如果算大账,很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除了资金损失,违法违规风险也不容忽视。首先,在把购房者“包装”成小微企业主的过程中,不法中介机构往往虚构交易背景、伪造账户流水,这本身就是违法违规行为。其次,购房者用银行贷款偿还中介机构的垫付资金,这不符合贷款合同约定的资金用途。银行一旦发现此行为,将提前收回贷款,借款人也要承担相应责任。再次,根据监管部门通报,不法中介机构为了赚取手续费,常常诱导购房者以该房产做第二次、第三次抵押,这很可能让购房者身陷债务旋涡。
此外,购房者的个人信息还可能被冒用,征信记录也可能留下污点。违规申请贷款的前提是,不法中介机构拿到购房者个人信息。这其中既包含了个人身份信息,如身份证原件、复印件,也包含了金融信息,如银行卡账号、个人存款证明等。此后,若不法中介机构继续冒用购房者的信息大肆举债,购房者将被动成为“负翁”,甚至陷入借款逾期、遭人追债等困境。
购房者、商业银行要坚守合法合规底线,金融管理部门要加大排查力度,三者要形成合力,共同维护市场秩序以及消费者合法权益。
一方面,购房者应做到“三要”,增强资金安全意识。一要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办理资金业务,切莫因贪图小利落入陷阱。二要量入为出、合理借贷,不要尝试“拆了东墙补西墙”的连环借贷。三要正确认识套取银行资金行为的法律后果。根据监管部门通报,制作、提交虚假材料获得银行贷款,涉嫌贷款诈骗,若情节严重,司法机关将依法追究相关方的刑事责任。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要从严把关,持续完善风险防控机制。例如,发放贷款前,银行应严格审核借款人资质,加强对合作中介的审查力度,避免内鬼与外鬼勾结;发放贷款后,银行应精准监测资金的流向与用途,确保贷款不被挪用。 (作者:郭子源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关键词:
相关内容
- 谨防“零首付购房”风险 a>
- 动态:中信建投:重视光伏设备技术迭代与泛半导体领域延展 a>
- 国泰君安:服装家纺估值抬升,行情有望继续演绎 a>
- 俄央行发布报告称俄进出口贸易中人民币结算额快速增长 全球今日报 a>
- 天风证券:周期与成长共舞,细分材料盈利可期 a>
- 美国债务上限会谈将推迟至下周!麦卡锡:推迟并不意味着债务谈判已经破裂,IMF警告违约将拖累全球经济 a>
- 高考倒计时不足1个月,教育部部署这个重中之重 环球关注 a>
- 两部委启动20个废物区域处置中心建设-环球快看 a>
- 超导量子比特首次通过贝尔测试 有望促进量子计算和量子加密技术发展 a>
- 快看点丨基因编辑小牛表现出抗病毒能力 a>
- 5月11日123只个股获券商关注,杭叉集团目标涨幅达43.15%-世界快讯 a>
- 城市24小时 | 省会一哥为何向“小弟”学习?_每日快讯 a>
- 当前播报:“向以发射了547枚火箭弹和迫击炮弹!”以色列南部再次拉响警报!以国防部长:要求军方进一步行动 a>
- 奔驰工厂突发枪击事件,两人身亡|实时焦点 a>
- 环球观点:上海北京杭州合肥,二手房交易量都大跌,发生了啥? a>
- 从国风到神曲,瑞虎7 PLUS和年轻人混的风生水起 a>
- 国内期货主力合约多数下跌,纯碱、橡胶、铁矿石跌超2%_今日聚焦 a>
- 全球速读:美国太平洋西部银行股价下跌30%后停牌 a>
- 世卫组织:苏丹受冲突影响地区70%的卫生设施已停止服务-全球时讯 a>
- 全球要闻:新冠之后,世卫组织宣布:这类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