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集中开展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打假专项行动,对“电商特供”等畅销品加强监督抽捡,引发网友好评。
在线上购物大行其道的当下,无论是传统的平台电商,还是新兴的直播带货,薄利多销是多数电商及主播优选的营销模式,不少企业因势利导,推出了主打低价的“电商特供”产品。当人们以为,“电商特供”的低价得益于商品流通环节的畅通和减少,一些企业却耍起了心眼,在产品生产上偷工减料、差别配置,以此降低售价;在产品说明上玩文字游戏,套路消费者,以求销量突围。
自认得了实惠的消费者,实则购买的是与线下商品同款异质的低配版商品。“电商特供”也成为劣质次品的代名词,饱受消费者诟病。“电商特供”的尴尬处境,源于部分品牌在经营理念上存在偏差,只追求眼前利益,将企业责任抛诸脑后。
从经营策略来看,企业根据线上线下不同的需求推出多档次、差异化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经营规模,本无可厚非。然而,若在“电商特供”的宣传上避重就轻、在产品性能的介绍上含糊其辞、在商品成分的说明上语焉不详,则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损害了品牌企业自身形象。
元旦春节将至,新一轮的消费旺季即将到来,相关部门、地区加大力度监督抽检“电商特供”、及时发布消费警示正当其时,不仅彰显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决心,将市场监管进一步推向实处细处深处,更向有关企业提了醒。企业应摆正服务姿态,将“电商特供”商品信息准确、明白地告知消费者,列出其与线下同款同类商品的差异明细,让消费者心中有数、自行决策;应着重凸显“电商特供”的特色,加强与线上用户双向互动,根据实际需求定制投放真正实惠高质量的“电商特供”商品。
事关群众无小事,“电商特供”绝非监管盲区,线上营销亦非无序之境,企业经营者宜常念“紧箍咒”,切实遵循法律法规,坚持义利并举,规范自身行为,对消费者少点套路,多点真诚。(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雷雨田)
相关内容
- 当日拘留15人,达成执行和解400余万元 天门法院“谷雨扫赖”大快人心_全球消息 a>
- 导演多纳斯马尔克大师班发表演讲:“中国是世界电影的未来”-世界时讯 a>
- 环球看热讯:16位航天员签名墙亮相中国科技馆 a>
- 中关村论坛将举办科技成果转化专场论坛 a>
- 老将"秀操作",最新调仓曝光! A股下一站主线在哪?_世界速看料 a>
- 中信建投:通信行业持仓仍处低位,持续推荐光模块及ICT设备、液冷 a>
- 国盛证券:伴随国央企“修炼内功”的扎实推进,长期估值修复潜力仍大 动态 a>
- 美国迪士尼公司开始新一轮裁员计划 a>
- 东吴证券:MLCC供给端出清,行业处于周期反转前夜 a>
- LVMH市值一度超5000亿美元,今年以来涨幅超30%!LV老板身家近2110亿美元,登顶世界首富 a>
- 【重磅前瞻】A股年报披露收官;油价或调整;多国公布一季度GDP 热闻 a>
- 五一假期,成都旅游要尝的6种小吃,本地人也爱吃,好吃不挨坑 a>
- 环球通讯!春风吹破琉璃瓦 明日冷空气攻入内蒙古带来大风雨雪天气 a>
- 亚洲第一家嘉悦里!无论是风格还是软硬件都十分出彩-焦点资讯 a>
- 春游临江之精品旅游线路推介五:鸭江生态之旅(下游) a>
- 视讯!十重大礼重磅推出!2023湖南车展“看车有礼 购车有奖” a>
- 2023上海车展:出乎意料的错峰亮相 静评日产全新一代逍客-今日快讯 a>
- 每日速看!河北平山:传统文化“牵手”课后服务 a>
- “课外书”有讲究:义务教育阶段如何“读好书”?|天天报道 a>
- 环球简讯:防灾减灾须臾不可松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