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商网
牢牢把握粮食生产主动权
发布日期: 2021-12-06 10:51:20 来源: 经济日报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央把粮食安全放在国家安全的高度,出台了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不断提升粮食供给保障能力。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在阐述全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时提出,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是中央首次把粮食产量纳入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体现了对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

把粮食生产任务分解到各省份,粮食种植面积是重要约束性指标。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冬小麦面积增加超300万亩,属4年来首次增加;夏粮面积增加398亩,扭转了连续5年下滑势头;秋粮面积有所增加,稳定在12.9亿亩。种粮面积稳中有增为全年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苗情也好于常年。今年初,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预测,今年气象年景不容乐观,旱涝、极寒、极热等天气可能多发,重大病虫害也将呈频发态势。各地农业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工作,严盯密防,为农业生产者提供电话咨询、上门辅导等帮助,创新性地通过视频直播、微信远程咨询等在线辅导方式,确保技术服务全覆盖。例如,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组织100多名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开展分类技术指导;河北省隆尧县在春耕管理阶段就印发资料5000余份、辅导2万人次,并依托县家庭农场协会托管中心为农场提供春季管理技术服务,覆盖农田3万多亩;山东省齐河县委书记亲自抓“百日增产”,从惊蛰开始,在15个乡镇组织15个技术服务队,拉网排查,把加强农田科学管理的各项举措落实落细。这些地方,由于田间管理到位,麦苗根系健壮、有效茎数多、壮苗面积大,大部分麦田墒情适宜,小麦群体和个体发育指标均好于常年,一类苗和二类苗占比较高。

除此以外,粮食品质也明显提升。优质粮种植比例扩大,全国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占37.3%,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粮食生产过程更加生态环保,以位于华北地下水漏斗区的河北省景县为例,今年以来,该县积极调整耕作制度,开展季节性休耕,建设9万亩结构调整示范区,大力推广种植高粱、谷子、红薯等优质节水粮食作物,支持相关产业发展,既保护了地下水,又实现了农田节本增效,兼顾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总的来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释放重农抓粮的明确信号,地方抓细抓实发展措施,为保障粮食生产创造了良好局面。但也要看到,无论是当前还是未来,粮食保供稳价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2020年冬季后,受煤炭、天然气、硫磺等原料价格上涨带动,化肥等农资价格持续上涨。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9月,国产尿素、磷酸二铵、氯化钾和复合肥平均出厂价分别为每吨2279元、3186元、2568元和2696元,同比分别上涨25.2%、30.1%、23.7%和21.3%。同期,小麦、粳稻、早籼稻、晚籼稻收购价变动分别为5.94%、-1.18%、5.54%、6.69%。粮价涨幅远低于农资涨幅,拉低了种粮收益,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这种情况长期下去,对粮食生产不利。

今年北方降雨偏多,影响秋收秋种。降雨量过大导致土壤偏湿偏软,增加农民腾茬整地难度,也提高了小麦病虫害发生概率,一些情况严重的地区需要人工抢收,导致收粮效率降低、成本上升。

此外,“产粮大县、财政小县”情况仍然存在,导致地方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打了折扣。部分地方难以承担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本,部分地方减少或取消了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的一喷三防补助,不利于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未来,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扎实推进重粮惠粮政策。

一是统筹农资生产和储备。一方面,切实保障农资企业正常生产,畅通农资物流运输,在生产端保障农资供应。另一方面,加强淡季农资储备,增强市场调控能力,稳定市场供应,防止农资价格大幅度波动。

二是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建设高标准农田有利于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是推动实现“藏粮于地”的关键举措。建议发挥财政杠杆作用,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方式支持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农田建设,鼓励合作社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筹资,参与农田建设和运营管理;提高建设标准,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再提升工程。

三是推动产粮大县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构建中央政府向主产区转移、主销区向主产区转移的发展补偿机制。统筹建立粮食专项发展补偿体系,将对粮食加工企业的免(减)税优惠额度作为中央对地方税收定量返还的核算依据,加大中央财政对产粮大县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另一方面,增强产粮大县粮食企业发展活力,推动产业集聚,搞活产业经济。发展粮食精深加工,提高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率,开发满足营养需求的功能性食品。完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改善经营环境,打造粮食产业园,利用技术驱动、资本驱动和市场驱动做大做强“全链条、高质量、高效益”的粮食产业化集群。引进主销区企业到主产区投资建厂,提升主产区粮食生产技术装备和产业化水平,培育新经济、新业态和新模式。

四是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强化地方党政干部维护粮食安全的底线思维。建立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四位一体”的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任务。严格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年度考核,同时提高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增加激励措施,对于考核结果优秀的省份,中央财政可提高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增强地方党政重粮抓粮积极性。(钟 钰 来源:经济日报)

关键词: 农业 粮食 生产 地方 农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