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以来,已有多家A股上市消费龙头公司宣布产品调价。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月份制造业PMI指数中,生产资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也双双走高。叠加海外通胀压力不断增大,引发一些担忧。有观点认为上游生产资料价格将向下游终端消费品传导,并引发通胀。
工业上下游价格传导至少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面对能源与工业原材料价格涨价,具有市场垄断地位或者有市场溢价能力的制造业企业,通过提价,将部分生产投入成本转嫁给终端消费者;另一种是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一些中下游制造业企业短期难以消化成本上涨,经营陷入持续亏损状况,可能减少接单和库存,导致工业部门总产出放缓,部分产品生产萎缩,可能推升相关终端消费品价格,或者出现一定供应紧张的情况。
但是,一方面,具有充分市场定价能力企业并不占多数;另一方面,从近期供应产出和消费指标看,国内生产端恢复远快于消费需求端,并没有出现大面积消费品生产下滑的情况。
从目前价格走势、疫苗推广、国内工业基础等方面看,需要对上下游通胀传导保持警惕,积极采取措施应对,但也无需过度担忧。
首先,全球供给瓶颈有望逐步缓解。治理目前通胀压力的关键还是要在供给端与市场预期方面着力,千方百计降低供给瓶颈,畅通物流运输,推动生产与供应增加,避免供需失衡。从趋势看,全球疫苗接种持续推广,疫情对生产供应的制约趋缓,供应链中断问题缓解,生产、物流逐步恢复,促进供需趋向平衡,有望带动物价回归常态。
其次,国内工业生产能力强。从主要经济体工业产能利用率看,全球供给紧张并非产能不够用,而是由于防疫措施或关键零部件短缺等因素导致全球工业产能利用率不足。这意味着,随着供给瓶颈逐步打通,全球供给将明显恢复。就国内而言,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工业体系完整,生产与供应链完备,工业生产能力强,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纾困、托底政策支持,终端消费品供给有充足的保障。
再次,大宗商品价格趋势已在改变。目前,能源、大宗商品价格早已超出多数中下游制造业成本吸收能力,削弱了全球经济复苏动能。本轮大宗商品价格大幅走强,除了供需结构失衡外,欧美等经济体实施空前规模的刺激政策是重要推手。随着全球疫情对经济影响趋缓,就业和内需保持扩张,通胀压力上升,美联储等央行逐步摆脱非常规政策基本达成共识,大宗商品市场投机将趋于谨慎。
最后,食品价格有望保持平稳。从消费者物价指数的结构看,食品价格起到“压舱石”作用,而食品中猪肉与蔬菜价格波动相对大。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粮食生产连年增产丰收,生猪产能基本恢复至正常年份水平;蔬菜方面,国内反季节种植、冷链物流等方面技术不断完善,并在应对异常天气干扰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经验,国家储备调节保持灵活等,国内主要食品供应有望保持稳定。
此外,还要通过打击囤积居奇、恶意炒作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有效引导消费者与企业形成稳定预期,稳定物价。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 周茂华)
相关内容
- 当日拘留15人,达成执行和解400余万元 天门法院“谷雨扫赖”大快人心_全球消息 a>
- 导演多纳斯马尔克大师班发表演讲:“中国是世界电影的未来”-世界时讯 a>
- 环球看热讯:16位航天员签名墙亮相中国科技馆 a>
- 中关村论坛将举办科技成果转化专场论坛 a>
- 老将"秀操作",最新调仓曝光! A股下一站主线在哪?_世界速看料 a>
- 中信建投:通信行业持仓仍处低位,持续推荐光模块及ICT设备、液冷 a>
- 国盛证券:伴随国央企“修炼内功”的扎实推进,长期估值修复潜力仍大 动态 a>
- 美国迪士尼公司开始新一轮裁员计划 a>
- 东吴证券:MLCC供给端出清,行业处于周期反转前夜 a>
- LVMH市值一度超5000亿美元,今年以来涨幅超30%!LV老板身家近2110亿美元,登顶世界首富 a>
- 【重磅前瞻】A股年报披露收官;油价或调整;多国公布一季度GDP 热闻 a>
- 五一假期,成都旅游要尝的6种小吃,本地人也爱吃,好吃不挨坑 a>
- 环球通讯!春风吹破琉璃瓦 明日冷空气攻入内蒙古带来大风雨雪天气 a>
- 亚洲第一家嘉悦里!无论是风格还是软硬件都十分出彩-焦点资讯 a>
- 春游临江之精品旅游线路推介五:鸭江生态之旅(下游) a>
- 视讯!十重大礼重磅推出!2023湖南车展“看车有礼 购车有奖” a>
- 2023上海车展:出乎意料的错峰亮相 静评日产全新一代逍客-今日快讯 a>
- 每日速看!河北平山:传统文化“牵手”课后服务 a>
- “课外书”有讲究:义务教育阶段如何“读好书”?|天天报道 a>
- 环球简讯:防灾减灾须臾不可松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