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持续整治,拒收现金现象得到一定程度改善。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2021年三季度拒收人民币现金处罚情况,13家拒收现金的单位及相关责任人被处罚,被处罚单位包括交通、水电等公共服务机构以及大型商超、景区、停车场、保险公司。
相比今年二季度的18家处罚对象,此次处罚数量有所下降,但处罚力度加大。三季度,央行开出的罚单从1000元到50万元不等,单位罚款共计80.8万元,大幅高于二季度的44.65万元。对涉事单位直接负责人的最高罚款也从二季度的1.5万元上升至5万元。
对拒收现金行为“动真格”,说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容侵犯,人民币的法定地位不容动摇。近几年,移动支付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支付模式,也改变了大家的支付习惯。出门不带现金不要紧,忘带手机则“寸步难行”。
有观点认为,既然移动支付是大势所趋,那么整顿拒收现金是多此一举,尤其对于商家来说,使用现金成本较高,需要花时间去清点和保管,而且有安全上的顾虑;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携带大量现金,存在遗失的风险。而银行卡支付、移动支付要更为安全便捷。
上述观点看似有一定道理,实则不然。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现金是我国境内最基础的支付手段。现实中,部分商家或公共服务机构拒收现金的行为,不仅剥夺了消费者的支付选择权,也损害了人民币的法定货币尊严,更不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事实上,早在2018年,监管部门就曾明确鼓励多元化支付方式发展,整治拒收现金行为。去年12月,央行就规范人民币现金收付行为有关事项发布专项公告,重申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现金,不得排斥和歧视现金支付。
可见,不论是什么原因,都不能成为拒收现金的理由。现金在保障公众支付权利公平、在重大自然灾害等极端情况下稳定公众支付需求等方面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尤其对老年人来说,拒收现金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目前,我国已形成现金、银行卡、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并存的多样化支付工具体系,同时正在部分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不同的支付工具各有优势,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市场主体的支付需求。鼓励多元化支付不等于拒收现金,而应该将选择支付方式的权利交给消费者。既要肯定多元化支付的意义,加强对各类支付结算方式的宣传推广,也要充分尊重公众支付结算习惯,包括使用现金支付的习惯。
整治拒收现金当然不是在排斥非现金支付。非现金支付是现金支付的补充形式,可以提升消费者支付体验。监管部门应综合考虑、多措并举,打造多元化支付条件下的现金和谐流通环境,尊重公众支付选择权,鼓励相关经营主体在保障现金收付渠道通畅的前提下,选择安全合法的非现金支付工具。(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姚 进)
相关内容
- 当日拘留15人,达成执行和解400余万元 天门法院“谷雨扫赖”大快人心_全球消息 a>
- 导演多纳斯马尔克大师班发表演讲:“中国是世界电影的未来”-世界时讯 a>
- 环球看热讯:16位航天员签名墙亮相中国科技馆 a>
- 中关村论坛将举办科技成果转化专场论坛 a>
- 老将"秀操作",最新调仓曝光! A股下一站主线在哪?_世界速看料 a>
- 中信建投:通信行业持仓仍处低位,持续推荐光模块及ICT设备、液冷 a>
- 国盛证券:伴随国央企“修炼内功”的扎实推进,长期估值修复潜力仍大 动态 a>
- 美国迪士尼公司开始新一轮裁员计划 a>
- 东吴证券:MLCC供给端出清,行业处于周期反转前夜 a>
- LVMH市值一度超5000亿美元,今年以来涨幅超30%!LV老板身家近2110亿美元,登顶世界首富 a>
- 【重磅前瞻】A股年报披露收官;油价或调整;多国公布一季度GDP 热闻 a>
- 五一假期,成都旅游要尝的6种小吃,本地人也爱吃,好吃不挨坑 a>
- 环球通讯!春风吹破琉璃瓦 明日冷空气攻入内蒙古带来大风雨雪天气 a>
- 亚洲第一家嘉悦里!无论是风格还是软硬件都十分出彩-焦点资讯 a>
- 春游临江之精品旅游线路推介五:鸭江生态之旅(下游) a>
- 视讯!十重大礼重磅推出!2023湖南车展“看车有礼 购车有奖” a>
- 2023上海车展:出乎意料的错峰亮相 静评日产全新一代逍客-今日快讯 a>
- 每日速看!河北平山:传统文化“牵手”课后服务 a>
- “课外书”有讲究:义务教育阶段如何“读好书”?|天天报道 a>
- 环球简讯:防灾减灾须臾不可松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