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商网
成都每10.2万人便拥有1座博物馆,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发布日期: 2021-05-25 13:41:31 来源: 红星新闻

“今天一口气‘刷’了武侯祠、金沙遗址、杜甫草堂,原来博物馆也是满满的高科技。深厚的历史文化、有趣的活动设置,还有丰富的、有意义的活动,成都的博物馆太国际化了!”这是90后“蓉漂”张芮在5·18博物馆日当天分享在朋友圈里的信息。其实,这只是众多热爱逛成都各大博物馆市民的缩影。

得益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经济水平,成都的博物馆建设有很好的基础保证和发展根基。成都的现代博物馆肇始于1914年的华西协合大学古物博物馆,经过多年发展,我们有了能满足三国文化爱好者需求的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海内外诗歌文化爱好者必打卡之地——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亚洲最大的昆虫博物馆——华希昆虫博物馆等。除此之外,记者从成都市文广旅局博物馆处获悉,事实上,成都目前已有博物馆160家,其中国有博物馆50家、非国有博物馆110家,博物馆总数全国第二、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和质量全国第一,这里俨然就是一座博物馆之城。

人们不禁要问,博物馆之城为何是成都?

博物馆是一所大学校,单霁翔看好成都文博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昨天和明天、历史和未来,在这里相逢。一个个博物馆像一本本史册,记载着华夏文明沧桑辉煌的过去,昭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蕴藏着“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发展密码。

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对成都有特别的感情,特别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的三年间,他来成都29次,主要为了文物抢修。他认为,四川的文物部门很了不起,在2008年抗震救灾的同时,文物普查也没有停。此外,在仍有余震时,2万多人进了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大广场,武侯祠、杜甫草堂等也都接纳了很多市民。“这给我很深的印象和感触,我觉得一个城市就是要有几个这样的地方。”

单霁翔对成都这片土地很是喜爱,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太阳神鸟”能够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离不开单霁翔的推荐。“金沙遗址在新世纪第一缕曙光照耀在中华大地上时就出现了,是2000多年前古蜀人创造的,多神气啊。太阳神鸟那么端庄大气,又具备动感,我当时就推荐它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他认为,“博物馆之城”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关键看博物馆究竟在城市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成都的博物馆能有今天的规模和人气,离不开成都人爱享受文化这一特征”。 所以,有了2016年 “盛世天子:清高宗乾隆皇帝特展”在成都人的手机中刷屏的盛况,在实际开放时间不足两个月的情况下,参观总人数超63万人次,仅国庆假期七天时间,便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21万余人次,日均客流量超过3万人次,最高单日逾3.4万人次,创下了国内同类展览的新纪录。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对于为何会在成都出现博物馆热,单霁翔认为,“成都辐射西南,对西北影响也很大,不管是定居还是路过,这是一座人们经常来来往往的城市,所以在文化需求方面会比较旺盛。”他说,一个好的博物馆并不需要宏大的场地,或大量的藏品,而是看是否深入挖掘出了馆藏品的文化价值,让其真正“活”起来。单霁翔认为,文物的“活”应该“活”在大家的生活中,通过各种传播手段以及吸引人的方式,让人真正能看得进去,并明白文物的内涵。“当然,博物馆还要走出去,我觉得博物馆之间的合作非常重要,每个博物馆以及每个地区的博物馆都有自己的文化特点,但这只是一个‘片段’,如果能把这些内容综合汇总成一个更加引人入胜的展览或者是文化活动,那么就会有新的面目出现。”

成都博物馆众多,每10.2万人便拥有1座博物馆,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凡是文化厚重的城市,都有丰富的博物馆。

近日,成都市文物局备案了第160家博物馆。从最开始几十家到如今庞大的规模,仅经历了20年时间。按2018年成都市常住人1633万人计算,成都市平均每10.2万人便拥有1座博物馆,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成都的博物馆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特色突出。”2021年3月31日,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副司长金瑞国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大三国志展》开幕式上如是说。

目前,成都市国家级博物馆数量达到20家(一级6家、二级7家、三级7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10家。据统计,截至目前,成都市博物馆超过300个基本陈列,年举办临时展览超过220个,实施青少年教育活动超过2000次,年参观人数达2550万人次。至此,博物馆已成为传播天府文化的重要窗口、服务人民群众的文化高地。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一个好消息从北京主会场传来,成都博物馆(成都中国皮影博物馆)《影舞万象•偶戏大千——中国皮影木偶展》荣获202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这是继“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古代篇”之后,再夺大奖。“成都中国皮影博物馆所收藏的藏品不仅是中国皮影木偶藏品最多的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该类藏品最多的博物馆。” 国际木偶联合会副主席凯伦·史密斯在到访成都博物馆时说,“贵馆巨大的馆藏优势,定能在未来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大放异彩。同时,贵馆作为世界皮影木偶艺术重要的研究、展示、交流中心之一,正在为皮影木偶在世界上的传播和发展做出贡献。”

成都博物馆“影舞万象 偶戏大千——中国皮影木偶展”展厅实景

此外,成都的博物馆经过多年耕耘,获得的奖项不计其数。武侯祠博物馆入选“2019中国博物馆创新锐度Top10——文旅品牌IP传播奖”,金沙遗址博物馆获誉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成都博物馆新馆建成不久即被评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博物馆”,众多博物馆正成为城市的新中心、新门户和新客厅,成都也因为博物馆成为了兼具颜值和内涵的“博物馆之城”。

市文广旅局博物馆处相关负责人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经验:第一,城市综合实力的增强,为博物馆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第二,4600年的深厚历史,3000年城址不迁,2500年城名不改,为丰富博物馆内容建设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文化内涵;第三,数代博物馆人的智慧和奉献,为博物馆服务社会提供了切实保证;第四,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是博物馆发展的根本保证。

政策目标坚定,办馆热情高

不断有博物馆在成都平原上出现,离不开成都市委市政府说到做到的有利政策,成都多元文化的厚重历史以及市民的文化热情。

不同于北京大气磅礴的帝都文化,西安以唐文化为主体的文化内核,成都的历史文化“多元性”非常突出,如宝墩——三星堆文化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水利和道教文化、三国文化、唐宋诗歌文化、五代音乐文化等,丰富的文化形态,促使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也为建设各类主题的博物馆创造了很好的历史结构。

更加重要的原因是,近十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陆续出台《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意见》《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加快发展意见》《成都市民办博物馆管理办法》。同时,成都市不断完善优化博物馆支持政策,将以往“一杆子插到底”的管理思路转变为市县分级管理模式,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和服务意识;根据近年博物馆单位的意见建议,建设博物馆资金项目库,将博物馆资金项目管理调整为分类递进模式,为博物馆策划实施项目留足相应时间,也为管理监督提供精准化的依据;此外,出台《成都市非国有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成都市非国有博物馆(纪念馆)文化产业项目补助资金申报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将非国有博物馆免费开放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并予以财政预算支持,目前每年对非国有博物馆的扶持资金稳定在1300万元以上,近十年仅在文物部门专项资金中就已经累计扶持非国有博物馆1.1亿元。

基于城市空间相对有限和广大受众相对分散等因素,成都市对博物馆事业发展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实行了集群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方法。现已分别在市郊的大邑县安仁镇、龙泉驿区洛带镇和都江堰市青城山镇分别建成三个非国有博物馆发展聚落,集聚落户了数十家非国有博物馆;正在市内的四川大学建设的国有博物馆群,明年底将有6个馆在此群建成开放。

市民文化熏陶的引导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过去成都常见的是餐厅前大排长队,现在在博物馆门前也经常看到这种场景。“市民对博物馆的热爱有一个引导的过程。成都人比较休闲,爱吃爱玩,博物馆恰恰可以满足边学习边享受的需求。”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成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朱树喜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文化消费需要靠市委、市政府引导,比如引导市民爱上看展,需要博物馆拿出高质量、高标准的展览,通过广而告之的提前宣传,以及通过网络传播等各种快速手段,才能逐渐吸引市民发自内心地爱上博物馆。文广旅局博物馆处相关负责人认为,这里面变化的是,提供的产品是精神食粮、视觉盛宴,提供的营养是文化养分,不变的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家园的追求和博物馆人矢志不渝的奋斗。

成都的博物馆已初具世界规模

天府文化的城市精神在博物馆建设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去年,成都连续第五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再度入选新一线城市榜首,12连冠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锦里历史文化街被CNN评为世界最美街道榜首……在这些令所有成都人骄傲的称号背后,博物馆的建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上述荣誉中均有系统的文化指标,其中博物馆承担了不少任务,得分很高。” 朱树喜说,据统计,2020年,成都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805.9亿,GDP占比突破10%;接待游客2.0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005.18亿元,2020年12月29日,成都被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联合授予“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在以上这些数据和荣誉中,全市各级各类博物馆做出了不可替代的突出贡献。

穿行在宽窄巷子,来自全球各个年龄层的人都在此打卡拍照。太古里依托历史遗存大慈寺,是最有韵味的古现代结合建筑。武侯祠旁的锦里,不仅能看到成都人坐在太阳下享受掏耳朵的乐趣,也有外地人在此体会老成都文化。

宽窄巷子之宽巷子

成都的文化展现形态不仅具备时尚感,更有全球视野。为什么很多国外的旅行团到了成都,第一站就去了成都博物馆?朱树喜认为不外乎三个原因:第一,在城市最中心,方便快捷;第二,馆内多国语言的智能化讲解和丰富多彩的陈列展示,很具国际范儿;最重要的,可以完整看到成都4000多年的历史到底怎么回事,了解成都,才会热爱成都,才愿意建设成都。

在成都市中心的天府广场建设成都博物馆,来源于朱树喜曾多次到美国、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考察。他发现,在国外最繁华的地段,很少看到现代大型建筑,更多的是文化设施,包括博物馆,“那里的人流量像我们逛超市一样,挤不动,各个年龄阶层都有,我想我们也需要这样的文化建设”。细心的游客还会发现,在成都博物馆建筑中间有一大块空间,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可以看到伫立在后面的清真寺,“因为各种文化都能在成都和谐共生”。如今,成都博物馆以其时尚、独特的造型,获得“第十七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等27项大奖。而且这里作为成都地铁枢纽中心,四面八方的游客都能方便快捷地到达,并且不用出地面,就能从地铁站直通博物馆门口,日平均人流量上万。

成都博物馆“光影浮空:欧洲绘画五百年”展厅

看到成都博物馆频上热搜,好评如潮,每逢站在成博顶楼,透过玻璃俯瞰整个天府广场,朱树喜内心难掩激动。

不仅是成都博物馆,国內外游客参观成都各大博物馆早已成为他们的旅游必有之项,市文广旅局博物馆处相关负责人认为:这一方面是对博物馆事业的肯定和支持,首先证明全市博物馆展览服务质量的总体提升,特别是市属国有博物馆近年来引入的丝路敦煌、大三国志、光影浮空、天下大足、古罗马帝国等重磅特展,增加了对公众的吸引力;其次是得益于成都市“网红”城市的特性,吸引了大量的旅客,博物馆对于旅游人群而言是快速进入城市、了解城市、纵览城市古今的重要目的地;第三是人民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博物馆已经是开展青少年研学和人民群众终身教育的“第二课堂”。

即便成都的博物馆已初具世界级规模,但各个博物馆人一刻也不敢放松。据了解,全国已有近30个城市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博物馆之都等目标,十余座城市的博物馆数量已经突破100家,为此,成都市文物局正在推进一馆工程(县县建设国有中心博物馆)、展览更新工程和乡史村史和社区博物馆建设,力争到“十四五”末,逐步建立国家级博物馆引领示范,市级、县级、乡史村史和社区博物馆分类发展,多个行业、多种所有制和多类型特色博物馆融合补充的博物馆体系,全市博物馆数量达到320座以上。

生态美学+设计美学 成为不同阶层的人爱逛博物馆的理由

在90后“蓉漂”张芮发的朋友圈里,她还配有九宫格图片——在金沙遗址博物馆与梅花鹿合影、在乌木林打卡,在杜甫草堂的大片楠木下行走,坐在草堂书院阅读……每张照片无需修图,便收获了近50的点赞,朋友留言“没想到在博物馆也能拍出大片感”。

其实,成都的博物馆都有其独特的美感,金沙遗址博物馆整体设计遵从“天圆地方”的建筑风貌以及绿荫花草、园林鹿趣的美学形态。成都博物馆由英国萨泽兰·弗塞(S.H.A.)规划建筑事务所和泛道(北京)国际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联合设计,用独特的几何立面造型,铜制褶皱外观,自下而上的“金镶玉”幕墙,体现出既古朴又现代的风格。

杜甫草堂博物馆不仅保留了原有园林风格,馆外的浣花溪公园也成为市民日常休闲的首选之处。正在建设的成都自然博物馆以西岭雪山为设计理念,不仅带来趣味性的文化内涵,也有设计美学享受,优雅、时尚。

除了张芮这样的年轻人爱逛博物馆,80后姚启程也喜欢在周末带上一家三口去博物馆走走,“女儿虽然才4岁,但也早已是博物馆的忠实粉丝。”姚启程说,成都博物馆的《人与自然:贝林捐赠展》是女儿最喜欢的地方,来自天上地下、国内外不同的动物标本都能在此看到,特别是展厅内的互动屏,可以让孩子在趣味中学习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形态。

今年70岁的张阿姨是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老顾客,因为喜爱书法以及三国文化,她不仅自己爱逛,还爱带着朋友来逛,“我还能充当讲解员,为朋友们讲述这里的每一块碑每一课树木”。她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三绝碑”和“出师表”上的碑文是她最爱临摹的书法。偶尔,在家中书写时,她也会感叹,“客报城西有园卖,老夫白首欲忘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