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商网
无人货柜的定位应该更加多元化
发布日期: 2021-03-19 15:55:01 来源: 北京商报

在质疑声中跌落神坛的无人零售或许迎来了最好的时代。3月18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主打生鲜便利柜“在楼下”2020年新增200个点位,单个点位盈利实现了217%的增长。无人货柜在疫情期间显露出独有的地理优势,不少无人货柜企业也再度重启。但此前为之诟病的短板仍在,尤其是在商业业态呈现出社区化的演变趋势下:超市、便利店等传统零售企业不断加码到家服务?,延展社区服务半径、巨头们的社区团购如狼似虎高速渗透,社区市场的一场恶战在所难免。四面楚歌的无人货柜将如何利用刚建立起来的优势与虎谋“食”?

一年新增200个点位

无人货柜似乎回暖了。3月18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在楼下”去年新增200个点位,覆盖了社区、厂区、园区等多种零售场景。此前的无人零售领域可谓饿殍满地。

“在楼下”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在楼下”主要在北京和华东市场扩张。去年全年“在楼下”在北京新增200个点位。在经营优化后,使得单个点位的盈利增长了217%,并且去年整体店铺保持了正向现金流。据介绍,疫情期间,“在楼下”除了原有的品类外,新增了蔬菜、鲜食等品类的商品,同时增加了订奶业务。

作为疫情期间民生保障消费的最基础行业,除了线下超市、生鲜电商等一些主流渠道外,智能货柜也成为人们生活用品的稳定购买渠道,这让此前跌落神坛的无人货柜也重新看到希望,加快了扩张的脚步。据上述负责人透露,2021年“在楼下”最重要的战略是加盟扩张规模,还将与更多大型企业合作重点开发独特商品。

资料显示,“在楼下”成立于2017年,已先后获得恒兴集团、IDG资本、创新工场、元璟资本等4轮融资。目前,主要集中在北京、华东等地布局。

优化算法改善便利度

一场疫情让无人货柜企业看到了希望,也逐渐提高了消费者对于无人货柜的认可度。不过无人零售模式的短板、痛点也早已暴露在众人视野之下:品类太少、毛利率低、扩展周期长、投放无效、盈利不达预期、配送成本等问题都掣肘着其发展。如若企业自身不在技术、运营模式及供应链找到一个平衡点的话,那么无人零售模式势必将走入一个死循环。

对此,“在楼下”相关负责人表示,运营收益主要取决于商品能力、运营能力和网点能力。“在运营上,我们优化IT和算法。目前,IT已经使得整个网点订货、补货和进货全流程自动化。而算法实现自动补货,90%的时间都可以实现目标,大规模代替了人工订货。这些因素提升了‘在楼下’的运营能力和效率。”

据介绍,去年“在楼下”新增30%的新用户,高频用户涨幅101.4%。消费者能在现场通过自助的方式购买商品,还可以通过手机小程序、外卖平台等多渠道进入购买入口。

在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看来,因为无人零售的的点位优势和无接触交付的模式给无人货柜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无人零售最本质、最核心的在于它的便利性和低成本,这才是真正的长期的价值所在。

“无人货柜在商品数据和消费数据的管理方面更具有优势。同时,它的硬件投入往往也不是特别大。但无人货柜的商品承载量有限,只能是作为零售业态的一种补充。”文志宏表示。

探索跨界 “与虎谋食”

经历一场疫情的历练后,无人零售遭遇了一场被迫成长,重新回归到大众的视野,不少企业也再次入场。

随着社区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商业业态呈现出社区化的演变趋势,社区团购、蔬菜直通车等围绕社区的业态模式兴起,无接触消费需求呈现明显的上升的态势。超市、便利店等传统零售企业在布局线上平台和配送服务,延展社区服务半径,巨头们的社区团购如狼似虎高速渗透,社区市场的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文志宏认为,在社区超市、社区团购快速发展背景之下,无人货柜的定位应该更加多元化。除了在社区之外,商业区、办公区、交通枢纽区、休闲旅游区等人流量大的场景对便利的需求会更高。与此同时,可以考虑跟其他零售业态、餐饮业态,包括服务型门店业态相结合。

对于未来智能货柜的发展,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梁威博士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探索跨界发展,丰富无人零售业态的功能;二是应用大数据等技术赋能无人零售业态,基于智能货柜平台集聚的人群画像、消费特点等,及时调整商品种类和功能,精准契合消费者需求。

关键词: 货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