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商网
2020年惠州环境空气质量在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9位
发布日期: 2021-06-08 11:15:15 来源: 南方日报

2020年,惠州环境空气质量在生态环境部公布的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9位;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排名全国333个城市第7位……

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惠州新闻发布厅举行2020年惠州市生态环境状况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传红主持并发布了2020年惠州市生态环境状况,市生态环境局三级调研员周文发布了2021年1—5月惠州市空气质量状况及排名情况,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明、翁炜参加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各县区空气质量均有所改善

去年,惠城区、惠阳区和大亚湾区的空气质量良好,6项污染物年评价浓度均达国家二级标准。综合指数为2.77,AQI达标率为97.8%,全年有218天优,140天良,轻度污染7天,中度污染1天,超标污染物为臭氧。与2019年相比,综合指数下降16.6%,AQI达标率上升2.5个百分点;6项污染物年评价浓度中除二氧化硫指标与去年持平外,其余下降幅度为4.8%至28%。

龙门县、惠东县和博罗县空气质量良好,6项污染物年评价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AQI达标率分别为98.8%、97.8%、95.6%。与2019年相比,惠东县和博罗县AQI达标率均上升1.6个百分点,龙门县AQI达标率下降1.2个百分点;各县区空气质量均有所改善。

城市降水方面,惠州年降水pH均值为5.75,酸雨频率为14.6%,不属于重酸雨地区。

降尘方面,惠城区降尘浓度为2.1吨/平方公里·月,达到广东省推荐标准要求。

9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为88.9%

去年,8个县级以上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为100%,水质Ⅱ类、优。与2019年相比,水质保持稳定。

9个地表水国省考断面优良率为88.9%(8个断面水质为Ⅰ—Ⅲ类),优于年度考核目标77.8%的要求,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淡水河水质明显好转。与2019年相比,水质优良率上升11.1个百分点,劣Ⅴ类比例下降11.1个百分点。

在15座主要湖库中,白盆珠水库水质为Ⅰ类、优,营养状态为贫营养;惠州西湖水质为Ⅲ类、良好,营养状态为中营养;其余水库水质均为Ⅱ类、优,营养状态为贫营养或中营养,均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目标。

6条国考入海河流均达到水质考核目标。其中,淡澳河水质Ⅳ类,吉隆河水质Ⅲ类,其余4条河流水质Ⅱ类。与2019年相比,淡澳河、吉隆河、岩前河和霞涌河等4条河流水质好转。

17个近岸海域点位水质优良比例100%,富营养等级均为贫营养。与2019年相比,水质保持稳定。3个地下水质量点位,水质良好1个、较差2个。与2019年相比,1个点位水质变好,2个点位水质保持稳定。

全市生态质量相比上一年度保持优

去年,惠州市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4.8分贝,质量等级为较好。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7分贝,质量等级为好;市区功能区声环境昼间、夜间达标率均为100%。与2019年相比,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2019年,惠州市生态环境指数(EI)为83,生态质量优。惠东县、龙门县、博罗县、惠城区、惠阳区(含大亚湾、仲恺区)等5个县级评价单元的生态质量均为优(EI≥75);与2018年相比,生态质量保持优。

■焦点

推动惠州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十四五”扬帆起航,“中国号”阔步前行。“十四五”期间,惠州生态环境工作将主攻什么方向?水污染、大气污染防治又将有哪些新动向新举措?在新闻发布会上,惠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开展二氧化碳排放碳达峰、碳中和研究

南方日报:惠州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编制进展如何?请介绍“十四五”惠州生态环境工作主攻方向。

惠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翁炜:惠州从2019年8月启动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接下来,待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颁布,最终确定惠州“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后,将对惠州的“十四五”规划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然后按程序报批,力争早日颁布实施。

“十四五”期间,惠州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以高质量发展为总抓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全面实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把项目环保准入关;同时要推进环评审批改革,提升环评审批效率,加强服务与指导。

二是推动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整体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海一体化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治理,统筹陆海污染联防联治,进一步提升惠州综合治理修复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三是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要深入实施空气质量保优行动,确保惠州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在全国重点城市稳居前列;要继续加强土壤和固废污染防治,推进惠州“无废城市”试点工作。

四是积极谋划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编制“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开展二氧化碳排放碳达峰、碳中和研究。

五是着力补齐生态环境管理短板。要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健全农村污水长效建管机制;要大力推进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完善饮用水源地规范化监管机制;要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监管,严查严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六是加强生态环境安全管控。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机制,防控重点领域的环境风险;完善智能化环境监测监控网络,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

全面消除九大水系主要劣Ⅴ类一级支流

南方日报:目前惠州水环境质量如何?水污染防治攻坚还存在哪些不足?接下来将推进哪些重点工作?

惠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明:惠州高水平完成了“十三五”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全市水环境质量实现了转折性改善,去年惠州15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面稳定达标,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排名全国333个城市第7位。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国家和省对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对水污染防治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更高的标准。接下来,惠州将以增好水、重生态为立足点,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海”一体治理、系统治理思路,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全面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统筹谋划,高位推进。紧扣高质量发展目标,在统筹经济发展和水环境保护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的协同效应,厘清水陆、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四个关系”,科学编制、严格实施“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一盘棋”谋划推进全市“十四五”治水工作。

二是精准抓重,持续攻坚。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攻坚治水重点、难点、堵点环节,全面补齐治水短板,夯实全市水环境全面稳定达标的基础。完善城镇污水治理体系,提升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提升河涌污染治理成效,全面消除九大水系主要劣Ⅴ类一级支流,巩固提升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加强农业种养污染管控,打造150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工程,提升农村污水收集率和治污效能,强化初期雨水调蓄能力建设;提升饮用水源地监管能力建设,保障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开展生态修复,探索实施“山水工程”和淡水河、沙河和潼湖水生态重点示范工程,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

三是压实责任,确保实效。持续发挥常态化督导机制,加强下沉督导帮扶,着力解决治水关键问题,联动市纪委监委全程跟踪问效,确保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对39个重点镇街PM10浓度进行日排名

南方日报:扬尘条例实施得怎么样?对补齐惠州大气治理短板是否发挥了预期作用?扬尘整治进展如何?接下来在治理扬尘方面有哪些举措?

惠州市生态环境局三级调研员周文:惠州市空气质量一直在全国领先,“惠州蓝”成为惠州一张美丽的名片。但是,随着惠州城市建设、路网建设不断升级,扬尘管控压力持续加大,施工工地明显增多。目前,全市在建工地2000多个,部分工程点多、线长、面广,管控难度非常大。扬尘污染已成为影响惠州空气质量排名的重要因素。

今年1月1日,《惠州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正式施行以来,各部门间的职责更加清晰,治理的标准更加明确,各部门在扬尘管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1—4月全市共检查发现扬尘污染问题2389个,立案389宗,处罚金额496.7万元。

为了更好地改善扬尘污染问题,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对应7个县区成立了7个下沉督导组,全市建立了日排名、周督导、月通报的工作机制。每日对39个重点镇街的PM10浓度进行排名,每周下沉督导组对各县区扬尘问题进行督导,每月约谈月排名倒数前5位的镇街领导,同时多次召开专题推进会,解决扬尘突出问题。市生态环境局多次组织市交通运输局、城管执法局、自然资源局等市直部门开展扬尘联合检查,与环卫部门建立扬尘线索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提供道路扬尘问题,提高纠错时效。

3月29日,经市政府同意,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了《惠州市2021年扬尘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通过完善配套制度、打造示范项目,开展工地扬尘净化、裸土堆场扬尘清零、道路保洁升级等专项行动,进一步提升惠州扬尘污染管控水平。

关键词: 惠州 环境 质量 排名

相关内容